本页是<湘西民族实验学校>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湘西民族实验学校

阅读:5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3 13:10
单位介绍
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  湖南省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又名永顺县宝钢希望学校,是湘西州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永顺县素质教育窗口学校。学校创办于1992年,始招小学四年级学生19人,组成个教学班级。首任校长是部级劳动模范杨崇媛。1994年,学校招初中部。1998年,湖南省教师杨万富继任校长。2001年,学校招高中部。现在,学校已发展为面向湘鄂渝黔粤边区诸县市招收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已有1400余人,教职工100余名。学校被原教育部部长何东昌赞誉为"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培养有特长的人才。"
  学校坐落在永顺县城南大坝坪内。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学校有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及教师电子备课室,有钢琴室、舞蹈训练室、学生美术活动室及课外活动广场,学校已配齐从事小学至高中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教学仪器及设备,学校固定资产达1000余万元。
  "发掘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先不求升学成才,务必要成人立世"是杨万富校长倡导的办学箴言。德育奠基、特色立校、科研兴教是学校追求的持续发展之路。十余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已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程序规范、检测体系完备的适用于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模式--三.三模式,即养成教育打基础,兴趣特长(校本课程)促发展,综合实践出成效。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文化、体育、艺术、科技活动等领域有1000余人次得到了县级及以上级别的奖励。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民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等授牌为"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先进集体"、"成就未来希望奖"、"艺术教育特色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湖南省事业单位法人"、"湖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文学社团"、"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单位"等。学生表演的文艺节目三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并进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在校学生向晓薇获全国第四届宋庆龄奖学金,已毕业的学生向晓玲2005年获湖南省高考文科档分。
  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是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德育工作被摆在为显著的位置。"先不求升学成才,务必要成人立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前提。为此,学校致力于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
  永顺民族实验学校的学生来自于省内外,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行为习惯、文明礼貌、风俗习性各各不同,为规范学生的言行,学校制定了《中小学生礼仪教育规则》、《班级量化细则》等校纪校规,推行"校园内外说普通话","人来走右、笑脸迎送、礼貌问答"等行为规范,组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文明礼貌、组织纪律、劳动、生活卫生等学生文明情况监督稽查队伍,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考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实施养成教育,学校依托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推行"学生在校,由教师负责教育;学生在家,由家长负责督促;家庭、学校之间适时联系反馈;学生的表现,由社会实施监督"的管理模式。凭借校园生活、德育基地、爱心教育基地、环境保护教育基地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开发校本课程,突出音体美等兴趣特长教育,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质,是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注重个性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是永顺民族实验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校对初中二年级以下学生提出的浅层次开发校本课程——音体美特长教育的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按照突出主兴趣、激发业余兴趣的模式,实施特长教育"1+X"方式,即让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入学时选择一门主兴趣重点学习,选择其他类别的几门业余兴趣跟班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校实行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检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协调发展。对初中二年级以上学生,则以高考目标进行要求,特长教育被当作深层次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划定学习时间,提出学习目标,走"专、精、深"的路子,统一规范、统一检测。几年来,学校从湖南师大、省美术家协会、省、州教科(院)所及其他单位聘请专家学者100余人次来校讲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特长教育,永顺民族实验学校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增强与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特长教育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逼"着学,转变为学生"选"着学,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生在特长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情感"迁移"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之中,因而根除了"厌学"情绪的产生,剔除了"差生"生存的土壤,实现了学校全面培养学生的办学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特长教育,永顺民族实验学校还着力于实践检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学习。近年来,学校的铜管乐队连续四届参加"国际猛洞河漂流活动"及张罗公路剪彩仪式。2003、2004年,学校铜管乐队还承担了"社巴节"贵宾接待任务。学校舞蹈队在继承学校文艺队伍优良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成功发掘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情演绎"土家铜铃舞"、摆手舞、茅古斯等,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生活。
  着力教育科研,实践教育创新,在实践中培养老师、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得力保障
  十余年来,永顺民族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完善课堂结构、丰富课堂内涵,注重教育科研、培训特色教师、提高课堂质量的思路,努力实践教育创新。
  抓住开发校本课程、开放兴趣特长教育的机遇,改革、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前3分钟演讲,课本剧目的表演,读书、读报比赛、演讲等活动,开放了文化课课堂。校本课程学习与特长训练活动中按照"1+X"的选学模式,打破了特长训练课课堂授课体制,开放了特长训练课阵地。
  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依赖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常常由课本出发被引导到更广阔的课本之外。"开放课堂教学、开放课外阅读、实施学生素质综合检测"是学校文化课程教学的主旋律,"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潮流。2002年10月,2003年11月,学生的手工作品--芭茅杆编织两次参加了教育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广东、北京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自1998年开始,学校连续7届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的民族音乐表演得到了大音乐家谭盾先生的肯定,2003年5月,谭盾先生不远万里来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进行音乐采风。
  实施素质教育,倡导科研兴校,走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几年来,永顺民族实验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先后开展"注重个性发展,全面提高素质"、"以兴趣特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民族地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个别化学习化模式研究"、"土家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规范行为,优化心理,养成品质"德育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
  在教学研究中锻造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